淺談毒理學中染毒技術的統一命名。染毒是毒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同時在腫瘤學、慢性阻塞性肺?。–OPD)、藥理學等領域內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評價、肺癌防治及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視于大力投入,作為重要研究方法的染毒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各種有關染毒的技術及設備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名稱千差萬別,比較混亂,如:動態染毒,吸入
暴露染毒,
吸入染毒暴露、暴露染毒,吸入染毒等等。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準確的給這些染毒技術進行命名呢?本文作者根據對染毒技術及儀器的深入了解及多年的行業經驗,通過對染毒途徑的不同、實驗的對象不同及不同實驗**等*基礎內容著手分析,努力給你呈現一個清晰的命名系統。
首先,我們應看到:目前即使是國際毒理屆仍未有染毒技術或設備的統一命名。概有以下幾種名稱:inhalation、Inhalation Exposure、Exposure等。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染毒之所以成為一種專門的技術是在吸入暴露染毒(inhalation exposure)技術成熟以后的事情,所以國際上多對染毒技術統稱inhalation(或inhalation exposure),然而,在具體指某一種技術是多用exposure,如Whole Body Exposure(全身暴露)、Head Nose Only Exposure(直譯為頭鼻暴露),在此我們可把exposure譯為暴露染毒。其實,不論是什么方式的染毒,其實我們都可看為動物(器官或細胞等)暴露在所實驗的**環境下進行致毒實驗。故此,所有染毒實驗我們都可成為暴露染毒實驗。
從染毒途徑上我們可以分為:1、**經口到胃腸道的飼喂染毒;2、**經口鼻到肺部的吸入染毒;3、**經皮膚吸收致損或致死的經皮膚吸收染毒;4、**經肌肉、皮下及靜脈的注射染毒。其中經口飼喂染毒及注射染毒技術較簡單,儀器設備也較簡易,我們在此不多做說明。經皮膚吸收染毒時,**若為液體也無需復雜儀器支持,但若為氣體或氣溶膠時,因氣溶膠濃度、均一度需要**控制,同時環境條件要求也較苛刻,就需要精密儀器提供染毒條件。此時,動物全身都暴露在**環境下進行染毒,故此我們多稱為全身暴露染毒。而**經口鼻到肺部的吸入染毒,**成氣溶膠分布,由動物主動吸入至肺部后,肺部即呈暴露在氣溶膠環境下通常稱為吸入暴露染毒(動物經口鼻吸入暴露染毒)。
全身暴露染毒是傳統的染毒技術,它和吸入暴露染毒一樣都是在動物體內進行毒性實驗。主要用來研究環境及毒性物質度機體功能損傷、形態病變及代謝等一系列毒性評價。隨著Dr. Ulrich Mohr首先研發的transwell膜技術,可使細胞直接暴露于各種氣體如香煙煙霧的環境中進行染毒。細胞生長在transwell膜上,染毒時膜基底面處于霧化的培養基中,細胞面暴露于染毒氣體,從而形成一種氣/液交界面,可模擬氣體進入體內的過程。我們可以在細胞水平上了**理、生理及藥理上的變化影響。該技術真實模擬了動物的體內染毒情況,且具有用時短,效率高,便于操作等特點。因為該技術是有德國CULTEC公司Dr. Ulrich Mohr首先發明,根據其命名in-vitro exposure systems,我們多稱為細胞離體暴露染毒。
我們開展一種暴露染毒實驗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染毒的方式途徑,還要考慮到特殊的暴露**,特殊的染毒對象。通常情況下,不同的形態的**都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染毒途徑或方式進行暴露,比如香煙煙霧既可以對動物進行全身暴露染毒也可以進行吸入暴露染毒,還可以對培養細胞進行暴露染毒。同時,也有一些暴露染毒是需要專門的技術,比如:放射性同位素對動物的暴露染毒、雌**對動物影響的魚類流水染、**暴露染毒、病毒暴露感染染毒等等。
在各種暴露染毒技術中吸入暴露染毒以其具有高效的在體暴露效果,寬廣的應用范圍以及高精的應用條件為大家所熟悉,根據染毒設備的通氣條件又分為靜態吸入暴露染毒及動態吸入暴露染毒,由于靜態吸入暴露受染毒時間、吸入氣體分布等因素限制較大,目前應用較少?,F在通常使用的吸入暴露染毒技術多指動態暴露染毒。
至此,我們即可對常用的染毒技術設備進行簡單的分類命名,即:全身暴露染毒系統,吸入暴露染毒系統,細胞離體暴露染毒系統以及其他專有染毒系統。同時,我們也應盡量杜絕使用諸如,全身吸入暴露染毒,全身暴露吸入染毒,吸入染毒暴露之類混淆概念的名稱。